企業自動化和人工智能軟件公司UiPath(NYSE:PATH),最近委託IDC發佈最新報告《代理式自動化:開展現代企業協作新篇章》。報告指出,現時已有超過四成(43%)的香港企業正在使用人工智能代理,顯示香港在運用及融入人工智能方面邁出重要一步。此外,中國內地與台灣對人工智能代理的採用率亦相近,反映出整個大中華區正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的應用。
報告顯示,人工智能代理的採用日益普及,企業為了提升生產力、加速產品研發,以及改善產品與服務品質,正從試驗階段轉為大規模應用人工智能。在整個大中華區,有八成七企業將於未來六個月內採用代理式人工智能,其中四成五企業已使用人工智能代理,另有四成二計劃在未來六個月內引入,令2025年成為整合人工智能的關鍵一年。
67%企業表示人工智能令生產力提升
企業推動大規模實施人工智能的動力來自於對效率及創新的追求。大中華區內企業已見證代理式人工智能的實際效益,其中有近七成企業(67%)表示代理式人工智能令生產力提升,而六成五則認為企業決策變得更為精準。在大中華區內,製造業、零售與批發業,以及醫療與生命科學產業是採用代理式人工智能的領先行業。企業亦將客戶支援自動化(51%)、即時決策支援(51%)及生產力提升(49%)列為2025年最具潛力的人工智能應用例子。
預計到2028年,大中華區內的人工智能支出將達1,029億美元,展示出其強勁的成長趨勢。這股上升趨勢亦推動整個亞太地區所投放於人工智能的資金大幅上升,並預計2028年將達到1,760億美元,反映出大中華區在亞太地區人工智能版圖中的核心地位。回顧本港,代理式人工智能的普及正加速人工智能應用的拓展。同時港府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的專項資金及產業推動等措施,亦將積極支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的本地應用。
數據安全被視為最大風險
儘管人工智能技術為企業帶來明顯效益,大中華區企業在推動代理式人工智能的普及時仍面臨不少挑戰。當中,數據安全(63%)被視為最大風險,其次是缺乏具備相關技能的內部IT團隊(49%)以及對道德標準與法規合規性的疑慮(48%)。
除此以外,企業亦對多項業務風險表示關注,包括因自主行動而引發的安全漏洞(53%)、遭惡意人士濫用的風險,以及缺乏透明度的決策過程(44%)。這些挑戰均突顯出建立完善的管治架構及培養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對於確保安全、合乎道德標準且具成效的人工智能部署尤為重要。
代理式自動化引領企業邁向人工智能轉型之路
UiPath 大中華區區域副總裁陳名璋表示:「香港擁有極具活力的營商環境,非常適合發展代理式自動化,為希望擁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帶來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但即使大中華區企業正積極運用人工智能代理簡化流程並自主執行複雜任務,信任與安全仍然是普及應用的主要挑戰。我們的代理式自動化平台正是為解決這些挑戰而設,透過提升安全性與合規性,提升人工智能代理的準確度與可靠性,協助企業突破引入人工智能的障礙。」
IDC亞太地區人工智能研究助理副總裁Deepika Giri補充:「在現今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轉型為以人工智能驅動的企業已不再是選項,而是必須採取的策略方向。縱觀整個亞太地區,企業正大規模擴展代理式人工智能及代理式自動化的應用。許多業界領袖亦已清楚明白到這項技術對於提升生產力、推動創新及促進業務成長方面的潛力,而這將是企業建立韌性、應對未來挑戰的關鍵。」
優先建立透明的人機協作系統
隨著香港企業積極採用代理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企業領袖必須優先建立透明的人機協作系統,並引入具備完善管治架構、清晰決策流程,以及嚴格遵守數據安全和隱私規範的自動化技術。同時,企業內的科技領袖亦需審慎評估並挑選合適的代理式工具,優先考慮能夠隨企業需求靈活擴展、並與現有系統無縫整合的平台。
為確保負責任並有效地部署人工智能代理,香港政府及業界須攜手強化管治架構,制定具體政策、標準和法規指引,以確保使用人工智能時合乎道德標準。另外,面對數據安全、道德疑慮與合規性的挑戰,企業亦需建立透明的風險管理機制、強化資料保護措施、推動人才培訓計劃,並促進公私營機構合作以降低基礎設施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