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今日(30日)隆重舉行「低空經濟科技館」開幕典禮,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GBS,JP擔任主禮嘉賓,聯同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議員、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葛珮帆議員,SBS, JP以及多位政、商、學界領袖出席,共同見證香港邁向空域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的新里程。
低空經濟是構建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環,融合無人機、載人電動垂直升降飛行器(eVTOL)、空域管理、人工智能(AI)、能源材料等多項創新技術,具備高增長、高融合、高滲透特性,正迅速成為全球競逐的新興產業。國家民航局預測其市場規模將於2025年達1.5萬億元人民幣,2035年更升至3.5萬億元人民幣。
預10月底將有28個項目落實測試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先生GBS,JP 表示:「政府推動低空經濟發展,需要合作夥伴共同參與,與各界攜手並進。政府今年3月公布首批38個『監管沙盒』試點項目,其中17個項目已展開測試,預計到10月底將共有28個項目落實測試,反映各界反應熱切,亦顯示政府推動低空經濟的速度很快,未來會保持這個動力。」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議員表示:「『低空經濟科技館』除了是展示創新科技的空間,亦是推動制度創新的試驗場。我們期望透過該平台匯聚政、產、學、研的力量,共同探索高密度城市下的空域管理模式與應用場景,打造具有香港特色的『低空經濟典範』,進一步鞏固我們作為國際創新科技樞紐的地位。生產力局亦是首間獲香港民航處認可的小型無人機進階訓練機構及進階操作許可持有者,將繼續在制度建構與人才培育方面發揮領導作用。」
生產力局助力研發氫燃料電池
生產力局在推動低空經濟方面,串連了整個產業鏈,貫通上游的材料、製造與能源技術、中游標準制定與測試平台、下游落地應用、基建與人才培訓﹕上游技術研發:生產力局助力研發氫燃料電池、熱塑性複合氣瓶、微電子模組、鎂合金材料及製造等技術,提升無人機續航力與結構輕量化。透過 3D 打印設計及製造無人機零件,支援本地智能製造能力。成功案例包括自研碳纖維-泡沫金屬複合材料,實現結構剛性與機身輕量化同步提升。
中游標準與制度建設:生產力局與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大灣區標準創新聯盟等機構合作,建立風險為本的低空經濟監管沙盒標準、跨境物流標準及相關的製造標準,為政府、企業以及技術提供者提供統一框架與風險閾值參考。下游應用場景推動:生產力局積極推動無人機於物流配送、橋樑巡檢、應急救援、電網監控等場景落地。技術成果包括獲愛迪生金獎的「地空協同隧道自動檢測系統」、結合 AI 邊緣計算、無 GPS 環境下的高精度定位技術和多機械人地空協作方案大大減少高空工作之餘,亦令隧道檢測工作更安全高效。
低空經濟科技館打造一站式創科平台
作為完善低空經濟價值鏈的先行者,生產力局一直走在產業發展前沿。「低空經濟科技館」設於生產力大樓,展示近20項來自本地及內地的尖端技術成果,涵蓋整個產業鏈,包括:技術標準設定、材料及製造技術、eVTOL、中型無人機技術、測試、低空數字化基建、空中交通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及各類形的應用場景,展現香港在低空經濟的技術實力與合作潛力。此外,更將提供小型無人機的操作體驗,讓參觀者親身感受前沿技術的魅力。
「低空經濟科技館」亦配合政府的「監管沙盒」政策,設立制度試驗場景,讓企業、政府及學研機構可在可控環境下測試技術、驗證法規、推動政策聯動。歡迎業界朋友前來參觀及交流心得,並歡迎市民到場一覽低空經濟的科技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