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見特首交流《施政報告》意見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25日發表,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成員於今日(5日)與行政長官李家超會面,介紹會方對《施政報告》的各項建議,並就香港經濟復甦情況、「新型工業化」發展,以及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等工商界關心的議題交流;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以及特首政策組副組長林淑儀等也有參與會面。

廠商會早前已就《施政報告》提交了建議書,圍繞產業發展、改善創科體制、支援業界應對挑戰、充實勞動力及人才、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以及支援內地港企等六大方向,提供共80多項建議。

冀《施政報告》長短兼顧

在會上,廠商會會長史立德除了向行政長官簡介上述各項建議,亦對目前香港貿易面對的困境表達關注;史立德認為,香港經濟雖然已走出疫情的陰霾,但外圍環境充滿不明朗因素,對外貿易表現未如理想,期望行政長官能制定一份長短兼顧的《施政報告》,一方面協助工商界應對經貿環境轉變所帶來的挑戰,同時借助國家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促進業界更好地對接國家重要戰略,增強發展動能。

史立德又提到,在出口貿易疲不能興的情況下,本地消費將繼續是香港經濟的「穩定器」,而近日政府推出的「香港夜繽紛」項目反應不俗,反映香港民眾的購買力依然旺盛,相信只要有好的刺激策略,定能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他期望當局能持續為「夜經濟」注入新元素,並建議由各區民政事務專員統籌,輪流在全港18區舉辦具該區特色的主題活動,藉此吸引旅客,「激活」地區經濟。

籲設「工業專員」推動工業

推動「再工業化」及「新型工業化」是廠商會近年的重點工作,亦是促進香港經濟多元發展的重要引擎。廠商會立法會代表吳永嘉議員建議新設立的「工業專員」應聯同工業貿易署,盡快制定「香港工業發展藍圖」,並建立一個競爭力與包容性兼顧、新興工業與傳統優勢產業並舉、本土工業(Made in Hong Kong)與「延外發展」(Made by Hong Kong)協同共進的新型香港工業體系,並研究成立工業大學,加快實用性技術人才的培育。他亦希望政府能積極運用傾斜性政策,改善本地的經營環境,增加企業投資製造業的誘因。

至於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規劃,盧金榮常務副會長認為,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連繫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區域,未來應擔當深港經濟融合的「橋頭堡」和跨境合作制度創新的「引擎區」,他建議特區政府可與深圳政府聯合向中央爭取,在新界北設立「通關緩衝帶」,便利區內貨物、人員和資金進出內地,並借助大灣區在人力、供應鏈和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彌補香港資源上的不足。他又建議,將製造業納入北部都會區的基礎性產業之一,藉此提供大量門檻低、共享性強的就業機會,以達致「職住平衡」。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