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食灣區標準》為粵港澳三地照護食產品標準化奠定基礎

為應對全國老齡化的挑戰及把握銀髮經濟的機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於去年11月簽訂《照護食灣區標準合作備忘錄》,並聯同深圳市分析測試協會及粵港澳三地共四十多個社福界、商界及學界的夥伴共同協作,推動《標準》的制定工作。「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於今年9月25日正式公告《適老易食食品(適老照護食)通用要求》(《要求》)納入「灣區標準」清單。

該份作為第一個由香港業界主導制定的銀髮經濟領域「灣區標準」,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標準一體化的重要進展,為三地的照護食生產商提供清晰指引,有助統一檢測程序、提升產品的整體質量、推動技術創新和保障食品安全,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惠及整個灣區的銀髮族。同時,這亦配合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將『灣區標準』延伸至其他適老產品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陳文宜:「《照護食灣區標準》的訂立對於應對老齡化社會及發展銀髮經濟具有多重戰略意義,既能提升長者生活品質,妥善滿足吞嚥困難人士的需要和減輕照顧者壓力,也能推動區域產業協作,達至「老有所養」與「產業創新」的雙贏目標。再者,隨著大灣區跨境養老需求增加,統一標準有助於粵港澳三地養老機構於發展照護食方面能夠無縫對接,提升照護延續性。」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博士:「《照護食灣區標準》匯聚了香港工商界、社福界以及檢測認證行業的智慧和經驗,能引導大灣區適老食品產業規範化發展。廠商會將與社聯攜手加強推廣《照護食灣區標準》,並借助屬下CMA檢定中心在檢測及認證領域的豐富經驗,協助食品製造業提供開發更多適老食品,並滿足加工、冷凍、殺菌及營養保存等領域的最新國際標準。我們也會積極探討將『灣區標準』延伸至其他適老產品與服務領域,以『香港先進標準、貢獻國家所需』。」

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為主要參考標準

《適老易食食品(適老照護食)通用要求》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主要參考標準,結合粵港澳地區飲食習慣、產業能力與監管要求,為政府監管、企業生產、機構採購及居家照護提供技術依據,引導適老食品產業規範化及規模化發展,適用於預先包裝食品。

《要求》根據性狀特徵,將適老易食食品劃分為9個分級:(0, 1, 2, 3, 4, 5, 6, 7EC, 7),稀薄如水為0級,細碎及濕軟為5級,至於7級則為食物原狀。同時,《要求》亦列載食物性狀的檢驗方法,包括可以餐叉,匙羹及針筒檢驗的簡易方法,以及使用如質構分析儀和恒溫糟等測試儀器的科學檢驗方法。今年11月20至23日舉行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2025」(GIES)將就照護食發展及銀髮經濟作出深入討論,推動持分者積極參與建構照護食生態圈。同時,博覽設有照護食展館,讓公眾認識吞嚥困難及照護食,並透過駐場合作夥伴,介紹評估方案、煮食測試及護理復康等相關資訊。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