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創業氛圍熾熱,根據香港投資推廣署數據,2022年香港共有3,985家初創公司,可見但是能夠在眾多公司中突圍的只有少數。為了給予創業者一些建議,早前美國史丹福大學Charles Eesley教授與資深投資者張永漢(Patrick) 、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吳頴鋒博士(Frank)、香港科技園公司投資總監黃賢敏(Raymond),在位於金鐘的HKSTP @Wheelock Gallery,以「East meets West – Tech Synergy and Insights」為題,向香港與大灣區的創業者、及史丹福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分享中美創業經驗及觀點。
美國史丹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Sandford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Charles Eesley教授去年9月起,與香港中文大學創業創新副修課程(Minor Programme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PIN)),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園為史丹福本科生教授為期三個月的海外體驗式本科學分課程,同時也邀請了中大的本科學生一同上課。課程期間,作為客座講師的張永漢,共同幫助邀請到成功創業者、科技企業的高管擔任客座嘉賓。在整個課程大綱結束之後,Charles Eesley教授與資深投資者張永漢受邀,在香港科技園園區舉辦了一場邀請制的閉門分享會,以作為對授課課程的總結。
張永漢籲創業者擁國際化視野
資深投資者張永漢於會上分享自己的創業投資經驗及見解,他指出,在這個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時代,現今的創業者需要擁有一定的國際化視野,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場機會,「成功創業者所創造及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能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價值。堅持創新驅動,搭建並深化全球產業鏈及供應鏈體系,促進多方開放合作,更要看到歐美發達國家與中國市場各自所擁有的技術、供應鏈等不同優勢點,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優化資源配置,才可以更好推動國際化進程」。
張永漢舉例,成立於浙江紹興並獲得過億美元融資的「迅實科技」(SprintRay Co.),創始團隊分別來自中國和美國,公司看好美國牙科收費貴、人工成本高,同時美國牙醫普遍願意嘗試新事物,降本增效的需求亦高,所以決定開始進入美國齒科市場。為了快速打入美國市場,迅實科技成立中美團隊,中國團隊主要負責產品研發、設計及製造,運用中國龐大的供應鏈、人力和製造成本等優勢,進一步降低生產和研發費用。而美國管理團隊則負責美國市場的開拓、品牌建立、銷售、服務。他提到「這種運用中國製造資源結合西方特徵拓展業務的模式,完美地詮釋東西結合營運趨勢的高效,更好的幫助企業增強競爭力。」
Charles Eesley:取長補短是企業降本大法
Charles Eesley教授亦分享到,在中大授課期間,深深感受到香港作為一個東西交匯的城市,非常適合創業者在這裡建立此類東西結合的管理團隊。他指出,美國的科研、技術,配合中國的生產能力,可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彼此取長補短,互相合作,是企業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如何整合好各地優勢,建立最適合的營運模式,值得所有創業者思考。他又指,以香港為例,借助香港的國際融資環境,並放眼於大灣區的龐大市場,未來仍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除此之外,Charles Eesley教授亦寄語創業者,創業一定要有宏大的目標藍圖,要以一種希望改變世界、改變行業、解決問題的心態去創業,如Steve Jobs重回蘋果擔任CEO時提出的「Think different」。他指出,Steve Jobs雖然經常會提出一些瘋狂的想法,但也是這些想法,推動整個世界繼續向前邁進。他認為,創新思維對創業者非常重要,因為每當遇到瓶頸时,具有創新思維的創業者,大都能幫助企業找到新的商機和經營策略、提升團隊的創新能力、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創業者應用好中國製造業優勢
張永漢又寄語香港和大灣區的創業者,應該利用好中國的製造業優勢和工程師红利,如世界級的製造能力、每年高達130萬名專業工程師畢業的龐大人力資源、及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建立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供應鏈,並以此來拓展全球市場。「選出最佳的資源配置,將銷售目標放眼全球,更好的運用好全球創業的趨勢,踏上創業路。」
他又強調,「要握紧大灣區發展和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機遇,將香港創新力量與大灣區產業鏈優勢互補,匯聚兩地創新資源,探索不同的創業機會和創科生態圈,幫助更多的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